• 合檥股份有限公司 Elitek Co.,Ltd.防火膨脹隔熱

post-image

特斯拉儲能設備連燒四天!澳洲公安意外,安全風險受更大關注

盡管外界將特斯拉與電動車劃上等號,但從公司網頁可見,與其說特斯拉經營電動車生意,倒不如說它是一家「能源業者」,只是電動車這項產品特別有名;除了電動車,特斯拉旗下還有Megapack與Powerwall兩項產品,前者是大型的儲能設備,後者是可儲存太陽能的家用式電池系統。 以Megapack系統為例,它2019年才問世,其實是一整套結合電池模組、雙向逆變器、熱管理系統等元件的大型儲能設備,在美國加州售價為每組約123萬美元(約台幣 3,463 萬元),一次最少要訂購10組。每組Megapack重達13噸、最多可以儲存約3MWh(千瓩)電能;而特斯拉官網強調,只要1GWh(百萬瓩)的電量,就足夠舊金山所有家庭連續用電6小時,換算下來,相當於建置333組Megapack的電量。 由於全球雲端運算的需求逐年成長,科技巨頭在碳中和前提下,對電能使用、儲存需求日益迫切,添購功能完備的儲能設施成了當務之急。例如今年四月,蘋果就斥資逾5千萬美元(約14.25億新台幣)向特斯拉購買85組Megapack、可儲存240MWh電量,穩定蘋果在美國加州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廠運作。蘋果表示,這相當於供應7千多個家庭的用電,也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儲能專案之一。 然而,澳洲這次爆炸,讓Megapack的安全性招致不少疑慮。 按照原定計畫,事故Megapack所屬的「維多利亞大電池」計畫(Victorian Big Battery)應該要在今年至明年夏季上線,進而落實地方政府2030年100%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。維多利亞大電池已經跟當地能源業者簽了十年合約,來應付當地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。事發前不久,特斯拉才宣布Megapack材料將由鎳鈷錳(NMC)改為磷酸鋰鐵(LFP),以降低火災風險,而且澳洲政府也剛剛核准該計畫試營運,想不到一開始便碰到了麻煩。 由於鋰電池設備一旦著火會釋出大量熱能甚至是有毒氣體,撲救特別困難:例如一輛電動車起火,消防隊整整動用20噸水、相當於6輛水箱車的容量才能撲滅,這次Megapack意外一連燒了4天之久,也突顯未來當儲能設備日益風行,業者自身乃至於消防部門,都需要做好因應更大規模公安意外的應變準備。

post-image

西門子智慧能源解方 打造儲能系統價值

2050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共識,台灣為製造業大國,國家綠能發展及產業能源轉型為能源減碳的關鍵。台灣政府積極發展綠色能源,面對綠電時代即在眼前的未來,以及產業能效管理升級的挑戰,完善的儲能規劃與相關配套解決方案決定關鍵未來。西門子擁有完善的垂直整合解決方案,不僅提供儲能調頻技術,配合政府智慧離散式電網政策,提高電力的運行性能及電網可靠性,即時監控,並提供高資安防護。 西門子數位工業擁有專業且豐富的經驗,透過全方位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協助產業界在數位轉型的同時,確保電力能源穩定使用,並有效管控能耗。西門子提供建置儲能3大核心技術:SINAMICS PCS能源轉換系統、RUGGEDCOM電力通訊解決方案、EMS能源管理系統,運用PCS電力轉換系統,搭配由上而下的電力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,以及電力設施專用的網路通訊設備,精準控管電力消耗及提供儲能系統中的主動調頻應用,為製造業與用電大戶穩度電網的供電平衡以及運行安全效能。 經長期驗證的品質與最高效率之連接電池組與電網應用的關鍵系統,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性能及電網可靠性,不僅已符合多種台電調頻功能,透過數位雙胞胎預先建模確認效益及PCS無縫切換併離網效能,提升廠區UPS的不斷電功能,進而提高廠區用電穩定性。 軟硬體完美整合,因應IT/OT不斷升高資安挑戰,工業資安規範嚴格把關,高可靠與高穩定性,高耐溫專屬嚴苛環境電力設備,提供高效通訊需求。 WinCC OA 平台整合可視化能源看板,整合PCS電力轉換系統、BMS電池管理以及EMS環境監測系統地運轉資訊,協助使用者更輕鬆的管理分布於各地的儲能系統。 西門子數位工業致力於協助台灣產業實現永續、節能生產力,透過西門子的前瞻科技極大化儲能系統的無限可能,實現更潔淨永續的生產環境,與全球共同朝著淨零排放前進。

post-image

中鋼完成首套儲能系統設備安裝 估每年創造千萬收益

中鋼(2002)今(4)宣布完成首套1.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,後續再配合台電公司線路施工與能力測試合格後,即可參與台電「電力交易平台」競標活動,估計每年可創造1,210萬元收益,為中鋼「節能、創能、儲能」的全方位布局,正式開啟第三塊「儲能」拼圖。 中鋼在面對淨零碳排之全球趨勢下,積極推展「節能、創能、儲能」三大面向工作。在「節能」方面,中鋼多年來採行系統性盤點、引進最佳可行性技術及研發創新等方式,完成多達千項以上的減碳專案,100年至110年累積減碳量達13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/年。 在「創能」方面,中鋼集團積極發展再生能源,集團太陽光電系統已建置87.3MW,累積發電量統計至去年已超過2.3億度,共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,另投入開發的中能離岸風場(300MW)預計113年完成建置,屆時每年發電量約為12億度,減排約6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/年。 在「儲能」方面,中鋼配合國家能源政策及電力自由化之多元化應用方向進行規劃,今年6月已完成首套1.8MWh儲能系統設備安裝,並將參與台電交易平台競標活動,每年約可創造1,210萬元收益。 中鋼為進一步強化廠區電網韌性,已加速第二套2.2MWh儲能系統建置時程,後續將利用儲能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,運用在廠內重要負載供電上。中鋼第二套儲能系統設備預計也可於今年完成安裝,不僅將進一步提升高爐等生產設備負載電網韌性,另藉由太陽能發電平滑化與發電時間轉移等方式,減少台電夜間尖峰發電機組負擔,為穩定國內電力供應貢獻心力。 展望未來,中鋼將持續深化「節能、創能、儲能」三大面向的發展與應用,並積極投入節能減碳技術,例如鋼化聯產、綠能/氫能的應用研發,期許透過多項低碳轉型工作的努力及推展,落實ESG精神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,朝向「高值化精緻鋼廠」目標繼續前進。